MBTI测试结果居然如此准确!

MBTI测试结果居然如此准确!插图

INFJ、ENTP、ISTJ、ESFP……

相信大家最近一定有看到或听到这些类似的、像是某些简写的接头密码的四个英文字母组合。

这个最近突然出现了大众的聊天话题中,让人乍一看摸不着头脑的信息,名曰MBTI十六型人格。

谷爱凌、杨幂等名人的加入,更是给MBTI的热度添了一把火。

f868-61d70b47efbe3c42ed6861e91e808fa6
c33a-05d8c9b83146bff8498b8ad6037c4dc0

随着讨论的人群越来越多,不仅相关话题讨论量屡屡过亿:

3b58-531ee2383c7ceb9d3675205c367b8755

还延伸出了各种各样的相关表情包:

bb35-ea62d0272350d5e363f28406eebb946c
0229-295960e0f906423f2f2a33324e9bb242
443d-d33a1e8f8a3c4f5ae21a1cdfabb7ac3d图源:微博@MBTImemes

影视剧或动漫人物也被有才的网友们归类成了各种各样的四字母组合。

8d8d-cd2465c5b9d8710ccdf57b4fb28e6e87图源:微博@INFP虚拟网络
27e0-2301a45be9ed4de72a3eca04e8342614
3817-d21af79114705a32b6564a1b87c18930

热播电视剧也纷纷整活儿,将之作为宣传卖点。

e280-e76ecc855903f2cd9240e86491f804e8

韩国甚至还推出了MBTI十六型人格综艺:

8030-3ae0b4ebe34c8c09f210ac8caf954a3a

懂的人扎堆讨论,三两句聊下来就相见恨晚,如遇前世知己。

不懂的人理解起来都费劲,连“顾名思义”都存在难度。

但刷到次数多了,不懂的东方君也由一开始的一头雾水骂骂咧咧划走,到逐渐被勾起兴趣。

十六型人格测试

测一测您的专属性格:
MBTI测试结果居然如此准确!插图12

 

 

什么是MBTI?

以擦边的形式挂靠在心理学的名下,看起来科学,细究下来又没那么科学的MBTI,从诞生之日起便披着一层引人探究的面纱。

想要揭开这层面纱,你得先做少则几十多则上百道题,然后再付上一笔钱查询结果。

10b8-6142f4469e2dc003839a726f8bdbfd37

说起MBTI,用过某联某聘等招聘软件的小伙伴对它可能并不陌生。

MBTI也被称为职业性格测试,其全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

其前身要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代心理大师荣格出版了一本名为《心理类型学》(Psychological Types Or The Psychology of Individuation)的书,人格类型的划分在这本书里初见雏形。

我们现在常说的某个人“内向”(introversion)或者“外向”(extroversion),这些性格上耳熟能详的概念就是源自此书。

在这本书里,荣格基于“内倾向”和“外倾向”两大态度,以及“思维”(thinking)、 “情感”(feeling)、“感觉”(sensing)、“直觉”(intuition)这四种认知功能类型,把人分为八个大类,分别是:

外倾思维型(the extroverted thinking type)

内倾思维型(the introverted thinking type)

外倾情感型(the extroverted feeling type)

内倾情感型(the introverted feeling type)

外倾感觉型(the ex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内倾感觉型(the in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外倾直觉型(the ex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内倾直觉型(the in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但是一个人处于真实的社会中时,其性格呈现要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严格意义上说,没有纯粹的某种类型的人。

所以荣格并未把这八个类型作为人群的划分标准,当时他提出来,只是作为一个理论参考的模型来讨论性格差异。

后来,美国一位叫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的女士对荣格的这个理论非常感兴趣,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erine Cook Briggs)一拍即合,两个并非科班出身的心理学爱好者在荣格的“思维”、“情感”、“感觉”、“直觉”这四种功能类型上又加了两种类型——“判断” (Judging)和“感知” (Perceiving)。

排列组合一下,就有了现在的MBTI “16型人格”。

MBTI测试将个体行为差异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精神能量指向、信息获取方式、决策方式以及生活态度取向,而这四个维度,又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

E是外向(extroversion),I是内向(introversion)。

S是感觉(sensing),N是直觉(Intuition)

F是情感(Feeling),T是思考(Thinking)

P是感知(Perceiving), J是判断(Judging)

在这四个维度下,通过简单的四个字母组合,就能迅速概括某类人的特征。

MBTI十六型人格测试结果分为4个大类,包括分析家、外交家、守护者和探险家。

每个大类下面又包含着多个小类,比如外交家里,又被分为提倡者、调停者、主人公、竞选者。

43fa-164f8a2e3aa3e8f193211598f369d668

看到这些,开头的那些令人费解的四字母组合,就可以对号入座去理解了。

十六型人格测试

测一测您的专属性格:
MBTI测试结果居然如此准确!插图12

 

 

比如ENTP,关键词就是外向、直觉、思考、感知,延伸开来,典型代表就是好奇心旺盛的辩论达人。以此类推,INTP则更偏向于与世无争的理想主义者,INTJ是有强大理性思考力的机器人格…….

用四个字母就能快速隐晦而又不失门槛地表达自我,这恰恰击中了很多年轻人想要寻求自我认同却总是瞻前顾后的心理需求。

所以,MBTI能够在层层发酵后迅速翻红,风靡网络,现在甚至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破冰暗号”或“社交通行健康码”。

更有人在其交友或相亲页面上,赫然标着自己的人格类型以及希望找到的人格类型。

050b-9d2548f0e25c01505c09e87dce04fb21图源:豆瓣

继星座之后,MBTI的十六型人格俨然成为了年轻人另类的“自我介绍”。

MBTI爆火的背后

其实,基于荣格的人格分类理论延伸出来的不止MBTI一个测试工具,还有凯尔西气质类型测试等。之所以MBTI能够火出圈,甚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备受欢迎,成功的商业营销推广功不可没。

进入拥有MBTI正版版权的CCP公司主页,做一套正版 MBTI 测试要花 49.95 美元,折合人民币三百多块钱,光这一项, 每年都能创造千万美金的收益。

e086-1ab8fa16b3cfe8b506c2de790a81b6e2

据调查显示,《财富》榜100强公司有89家在不同阶段对员工进行性格评估,性格测试产业已经形成约20亿美元的市场。传到中国后,也同样赚得盆满钵满。

面对大众,很多自媒体或商家们更是深谙这种套路,微博、抖音、知乎等各大平台,关于MBTI的内容层出不穷。

比如:16型人格中,智商最高的是哪个?最难追的是哪个?最强势的是哪个?最难脱单的是哪个……

这些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星座分析套路,放到MBTI上,好像也并没有“水土不服”。

十六型人格测试

测一测您的专属性格:
MBTI测试结果居然如此准确!插图12

 

 

于是在 “ 名人效应 ” 和一些自媒体和商家的推波助澜之下, MBTI 迅速占领了年轻人的社交圈。

当点开某位朋友分享的链接,做完几十上百道题后,再支付一笔钱,每个人得到的那份关于自己人格类型测试结果的描述,是如此的心动且让人自怜。

比如拥有腼腆、敏感、自卑等性格特点的INFP人格,被描述成“治愈家”“空想家”或“哲学家”,那些经常为别人着想的人则被描述成“守护者”。

把一个个抽象的性格形容的具体而浪漫,MBTI的这种语言文字魅力,也是占领人心的一把利器。

甚至不由地让人生出“它是如此懂我”的错觉。

恰恰印证了心理学上那个著名的 “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该效应指的是1848年,心理学家福勒(Bertram Forer)对学生进行的一项人格测验,他在测验后给了每个学生们一份“个人”性格分析。

所有拿到这份“个人性格分析”的人都觉得说得很准,纷纷给测试打出了高分。

然而,福勒给所有学生的是一份相同的性格分析。

当我们回过头来,仔细看这段分析内容,发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对应点:

“你祈求受到他人喜爱却对自己吹毛求疵。虽然人格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尚未就你的长处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不安与忧虑的内心。许多时候,你严重地质疑自己是否做了对的事情或正确的决定。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限时感到不满。你为自己是独立思想者自豪并且不会接受没有充分证据的言论。但你认为对他人过度坦率是不明智的。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充满社会性,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你的一些抱负是不切实际的。”

后来,有位心理学家便把这个现象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是一位著名的杂技师,他曾说自己的节目之所以很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这与福勒的心理学实验不谋而合,大部分人会很热衷于那些声称为其量身定做的人格测试,尽管这些描述往往模糊、指向不明,但因为足够普遍,能够适用于很多人,而让人觉得“很准确”、“说的就是我”。那些算命的,也大多是拿捏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很多时候,人会很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事情。

“巴纳姆效应”里,主观的“验证”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想要相信一件事,总能找到支持这件事的各种各样的证据和说法,特别是在信息爆炸、算法推荐的互联网时代,当我们倾向某种观点时,总能收到源源不断的、帮助我们夯实这个观点的信息。

无论是星座,还是MBTI,给予每类人群的描述总夹杂着很多人向往的一些特质,比如生性善良、习惯为人着想、独立思考等等,让人下意识去相信自己有这些特质或能力,或者具备这些潜力。

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为MBTI的走红提供了助力。

马克思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human nature is the sum of all social relations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古有属相八字,今有星座血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对于寻找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这件事上变得越来越细化,也越来越希望寻求到某种相对快速、稳固且“机械化”的标准,给自己定义,也给他人定义。

这种人格测试虽然风靡全球,但可信度和科学性方面却一直备受质疑,正如前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现任职于剑桥大学的布莱恩·利特尔(Brian Little)在评价MBTI时说:“To raise questions about [Myers-Briggss]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s like commenting on the tastiness of communion wine. Or how good a yarmulke is at protecting your head.”

“对迈尔斯-布里格斯的信度和效度提出质疑,就像评论圣餐酒的味道一样。或者圆顶小帽在保护你的头部方面有多好。”

圆顶小帽能像安全帽那样保护头部吗?显然不能。

16型人格能定义一个人吗?也很困难。

由于它的测试大多只能二选一,导致不少人今天测的是这个,过段时间再测又是另外一个。

aa0a-428aa5a57c6ae22e2d405039363caaf9
f19b-9a72fa97e3e6c87b011f7fa4adfbceb7
69e7-52d74979f7293a3d6a46e6e58393a367
57a9-b448965d86baf083779893a41b699876
3b1b-93c56ba303c16dff20b1d057b3004cd7

MBTI的测试以上述这种选择性问题为主。

这类问题往往更依赖人的主观想法,而人的思想又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可能你今天看了某篇文章或者经历了某件事,就可能直接动摇某种观点,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在MBTI人格类型里反复横跳的例子。

选择不同,最后的结果也会产生偏差。

十六型人格测试

测一测您的专属性格:
MBTI测试结果居然如此准确!插图12

 

 

在MBTI火了之后,关于四个字母的刻板印象和圈层优越也随之而来,甚至延伸出了“人格类型鄙视链”,基数较大的、被贴上老好人标签的ISFJ成了鄙视链的底端,而拥有领袖人物、科学家较多的ENTJ、INTP等则被捧到了顶端,甚至有人跑到知乎上问,如何才能把孩子培养成“INTP”、“ENTJ”……

dc16-bc121d6b0c9b51267d5d5ccd5b0cdcd2
4701-59f6d5559f245f8f177141e20d410caa

甚至把智商跟测试挂钩,整出了MBTI各类型智商排名。

1b2b-5302c87962f627f4382c3fb707fb0d1d图源:抖音

过不被类型定义的人生

以前,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属相XX的人命不好……”又或者“怪不得Ta不好相处,原来是XX座的”。

就像老一辈的人对属相八字的迷之相信,年轻人热议追捧的星座、血型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殊途同归。

现在的MBTI测试,以及前些年流行过的九型人格,本质也是如此。

手机里的各大APP每年也乐此不疲地给你发送性格测试总结,每次都能引发一场分享转发狂潮,我们都试图在多变的社会语境中表达自我,也企图在芸芸众生中寻找相似的灵魂。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在起伏的人生之路下,无数的人向往肯定,却难以确定。

只能在一次次变着花样的测试与归类中寻找自我归属与认同。

测试意味着答案,归类意味着标准,但答案和标准却永远无法定义我们这仅有一次的人生。

十六型人格测试

测一测您的专属性格:
MBTI测试结果居然如此准确!插图12